(图片来自于百度百科)
MX6开篇已有介绍,细究魅族MX系列手机历程不难发现,MX1-MX5配置不断升级:屏幕尺寸越来越大、分辨率越来越高,摄像头越来越好,处理器越来越好,边框越来越窄,厚度越来越薄。MX5算是一个分水岭:工业设计成为最大亮点,而不是配置升级。到了MX6我们发现,MX工业设计没有大幅变化,曲面设计并未像传言中的那样到来,配置(屏幕、处理器、快充)没有大幅升级,或许是为了做得更薄,电池容量还进行了下调。唯一的亮点是摄像头——并且不是双摄像头,只是拿到了索尼IMX 386镜头的首发权,过去手机厂商都在争夺高通最高端处理器的首发权,现在,索尼摄像头的首发权都要去争了,手机真的是越来越难创新了。
在MX6的发布会上,朴树演唱了《好好地》和《平凡之路》,《平凡之路》倒是生动地表明魅族MX正在从过去的不平凡走上了“平凡之路”。不久之前,魅族创始人黄章表示:
“我对MX6外观不太满意。如果下一代MX系类的外观再跟PRO一样,MX系列就砍掉。”
“我对MX6外观不太满意。如果下一代MX系类的外观再跟PRO一样,MX系列就砍掉。”
(图片来自于直播视频截图)
MX6很可能会成为魅族MX系列倒数第二代产品,要想“好好地”,就必须做出改变,拿出更感人、至少能打动黄章的工业设计才行。
不只是魅族MX系列遇到了“六代之痒”
不只是魅族MX系列到了第六代出现升级少,变化小的问题,这是手机行业统一面临的“六代之痒”。
另外一个例子是iPhone,在前几代每次都有大幅升级,比如iPhone 4的retina屏幕、iPhone 5的Siri,iPhone 5s的指纹识别,还有屏幕尺寸、处理能力等大的变化。到了iPhone 6之后,除了引入类似于玫瑰金这样的新色彩,或3D-Touch这种不痛不痒的功能,基本没亮点,就连外观,都很难突破。
网友恶搞iPhone外观缺乏创新
国内大多数手机系列,到第六代甚至是第五代,都已很难有大幅变化,例如小米5声称拥有10余项黑科技,实际上却基本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,整体来说也缺乏的的变化。华为Mate8、P9为什么到了8、9之后还有大幅升级?那是因为华为跳过了一些数字,比如华为P系列第三代直接到了P6,Mate第三代直接到了Mate7,所以华为Mate、P系列都还没有到六代,到时候是否会遭遇“六代之痒”还需观望。
大多数手机系列产品到了第六代,都很难有大的变动,不论是外观,还是配置,还是亮点,都很难给人惊艳的感觉,摩卡君(微信ID:leitech)将之称为“手机的六代之痒”。
为什么手机都难逃“六代之痒”?
为什么手机系列到了第六代,甚至第五代都很难逃过走向“平凡之路”的归宿?
有一个词叫“七年之痒”,出自玛丽莲.梦露在1952年出演的同名电影。
“七年之痒”被用来描绘婚姻状态,一般人们的婚姻生活到第七年都会迎来一次巨大的考验,在经历甜蜜、了解、冲突、和解之后,在孩子已经能打酱油之后,两个人往往会在第七年左右进入“平淡”期,生活规律,油盐酱醋,很容易感到无聊乏味甚至厌倦,这时候婚姻就很容易出问题。
手机系列到第六代之后,也很可能会让用户觉得平淡乏味,甚至厌倦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摩卡君(微信ID:leitech,关注抢红包)是这样看的:
1、手机技术本身创新维艰。手机本身创新就越来越难,从第一代iPhone算起,智能手机到今天刚好近十年,中国智能手机发展历程,掐指一算大概是七八年。任何产品都是越成熟,创新越难,而科技产业浪潮一般就是10年周期,不论是PC还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,每十年都会兴起一大波新的巨头。经过这么多年不断创新,手机技术已成熟,一些市场如中国趋于饱和,手机产品形态稳定。创新难,手机厂商在这个大环境中,只能尝试在一个点如相机、屏幕、材料上寻求突破。
2、手机系列的迭代包袱。手机系列既然称之为系列,意味着它有一定的延续性,比如市场定位的延续性,魅族MX就定位为魅族的中端系列,Pro之下,魅蓝之上;再比如工业设计的延续性,魅族MX系列就一直强调窄边框。延续性意味着要传承过去,很难像从无到有的手机系列一样大幅创新,这样做成本会很高,而且市场风险巨大。魅族MX系列为什么不像乐视手机这样直接取消3.5mm耳机孔?乐视敢这样玩,是因为没有包袱,反正才第二代,越往后,手机系列的创新难度就越大,开辟新的产品系列反而有机会带来改变。
3、缺乏前沿技术的储备。有厂商逃过了“六代之痒”,比如三星,到了三星Glaxy S7 Edge,还能做双曲面这样的颠覆式创新。为什么三星可以,苹果却不可以?苹果iPhone7 在传言中最初也有双曲面,后来放弃了,因为工艺不成熟。三星强大的地方就在于,不论是处理器还是屏幕还是镜头,都可以自己做,这种底层研发技术,是没有几个厂商跟得上的。
三星Glaxy S7 Edge的双曲面屏幕
底层技术为什么对创新很重要?因为技术才是产品创新的原动力。手机厂商一般是发布第N代产品的同时,研发N+1代、规划N+2代,所以N+2代出来,不一定能吃上市场最新的技术,除非有前沿技术储备,就可以确保N+2代能基于领先技术创新。如果没有前沿技术储备,就只能等别人的前沿技术做出来,再去求人,比如求最高端处理器、最先进手机镜头、还有曲面屏幕…如果有前沿技术储备,国内手机品牌还是有许多事情可为的,不用每次翻来覆去都讲那些个点,味同嚼蜡。
“手机六代之痒”是正常现象,就像婚姻,大多数夫妻都能平安过关,度过七年止痒进入更甜蜜的阶段。手机厂商如果加大底层技术研发,摆脱过去产品系列包袱,依然可在第六代之后焕发青春,以全新面目与用户见面,还有望成为经典,传承长远、恒久弥坚。
题图为《后会无期》海报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