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出“改善环境质量、确保环境安全、服务科学发展”主题,环保局紧紧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促共融的大方向,做好环保工作与创城工作的主动对接,制定创城规划和实施方案,做到同规划、同部署、同落实、同检查,推动文明创建顺利开展。就各项工作的开展,环保局局长王骥接受了记者采访。
记者:结合工作实际,环保部门采取了哪些举措,提升创城工作效能?
王骥:一方面,我们加强环保公众教育,营造创城浓厚氛围。成立全省第一个县级环保公益组织邹平县环保志愿者协会;组织举办全省首届环保微电影创作大赛、全县青少年环保创意制作大赛,开展20余次环保市民开放日活动,组织干部职工开展“践行低碳生活”绿色骑行、义务植树、南部山区捡拾白色垃圾、环保宣传站等环保志愿服务活动,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并获得山东省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。开通“邹平环保”政务微博,利用此阵地做好创城的宣传;建设县环境教育基地,配套完善樱花山饮用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、天地缘集团环保教育中心、六六河人工湿地、城市污水处理厂、魏桥创业集团热电超低排放工程等5处环境教育基地,形成了公众环保教育的大格局,通过这个平台宣传环保理念,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,有力营造了理解环保、支持环保的浓厚氛围。
另一方面,我们扎实开展文明创建,履行社会责任。一是按照县委统一部署,向魏桥镇张平村、焦桥镇赵旺村派驻农村党组织“第一书记”,文明单位结对帮扶高新街道徐毛村、台子镇店西村,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5万元。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、献爱心活动。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义务劳动、义务献血、加入中华骨髓库,参与社会综合治理、城乡环境整治等活动。三是开展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,发动职工推荐身边对环保做出突出贡献的好人。
记者:工作中,如何做到创城工作与环保工作的有效结合,力求双促进、双提高?
王骥:实际工作中,我们始终把环保工作与创城工作有机结合,坚持“两手抓、双促进”,大力实施“蓝天碧水”工程,以创城成果提升环保工作业绩,以干部职工素质提升促进环保工作可持续发展。
在水污染治理方面,积极构建省环保厅提出的“治、用、保”水污染防治体系,深入开展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。目前,全县52家重点排水企业实施污染源治理稳定达标工程,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8处,建成污水处理设施68台(套),全县日污水处理能力达47.5万吨。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邹平县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中心,投资1.8亿元的六六河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投入使用,全县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,水生态环境得以显著改善。在大气治理方面,全县累计投资35.9亿元,实施热电、钢铁、焦化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工程建设和超低排放工程,今年以来,全县空气优良率达62.4%,同比增长近9个百分点,全县空气质量稳步改善。在环保执法方面,实施公安、环保联勤联动执法机制,开展取缔土小企业和打击恶意倾倒、违法排污专项行动,今年以来,出动执法人员8000余人次,检查企业2350家次,对9起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移交公安部门依法查处,取缔非法土小企业165家,促进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共促共赢。
下一步工作中,我们将不断深化创建成果,努力在改善环境质量、宣传生态文明、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下功夫,形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,促进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。